課程:法律人AI入門與工具基本介紹

法律人 AI 入門與工具基本介紹 課程

  法律工作者不熟悉AI,最急迫需了解如ChatGPT或法律專用AI(如Harvey AI)的基礎功能與操作方式,能快速融入日常工作,避免從零摸索浪費時間。
  AI工具的基本介紹與入門使用系列課程規劃作。
  講師具有軟體開發與AI數十年經驗,結合法律正規學習背景,為熟悉AI與法律領域知識的培訓人員,將針對法律工作者的實務需求來規劃這個系列課程。法律工作者(如律師、法律顧問、法官助理或法務人員)通常面臨高壓的工作環境,涉及大量文件處理、研究、合約審核和風險評估。因此,課程設計會強調實用性、易上手性,並結合法律情境,避免過度技術化。
  課程目標是讓學員從零基礎開始,了解AI工具如何提升效率、減少重複勞動,並意識到潛在風險。本單元課程規劃為一個系列,先行開發約6堂課(除實作課程外,總授課時數約18小時,整體課程包括講解、示範與實作練習。爾後將依法律人實際所需與最新AI軟體工具發展進度,及時更新增加相關課程),結合線上、實體授課方式。
  課程結構採用模組化設計:前半部聚焦基礎介紹,後半部強調入門使用與應用。
  每堂課結束後,提供練習作業、資源連結(如免費AI工具試用)、社群討論。整體課程會使用案例導向教學,融入法律實務情境,例如處理合約、判例研究、客戶諮詢、…等。
  以下是本單元詳細內容大綱,講師會按堂課順序詳述每個模組的講述重點、學習目標、教學方法和預期產出。為了清晰呈現,使用表格方式來列出每堂課的核心內容。

課程總覽

• 對象:
  法律工作者(初學者為主,無需程式背景)。

• 總時長:
  基本約18小時(6堂課)(後續視學員實務所需與AI應用工具最新發展再增加課程內容與時數)。

• 教學工具:
  投影示範AI介面、互動實作(學員需自行準備筆記型電腦或手機)、社群討論。

• 資源:
  免費工具如ChatGPT、Google Gemini、X Grok、Anthropic Claude;付費工具如Lexis+ AI、Harvey.ai、…(如果有試用版本將提供試用連結);法律AI案例資源。

各個課程單元規劃內容

單元一:AI 基礎概念與法律應用概述
主題:AI的基本介紹
學習目標:了解AI是什麼、如何運作,以及在法律領域的潛力與限制
內容詳述:
- AI定義與類型:解釋AI、機器學習(ML)、自然語言處理(NLP)和生成式AI(如GPT模型)的基本概念。避免繁雜數學公式或深澀難懂的技術,改用法律人比較容易理解接受的語言詞彙加以說明。
- AI在法律實務的應用:介紹AI如何輔助法律研究(e.g., 快速搜尋判例)、文件審核(e.g., 偵測合約漏洞)、預測分析(e.g., 預測訴訟勝率)和自動化任務(e.g., 起草信件)。引用實例:如Harvey.ai用於合約生成,或Casetext用於判例分析。
- 優缺點討論:AI提升效率(節省80%研究時間),但有幻覺風險和資料隱私問題。
- 法律工作者的需求:強調AI不是取代律師,而是工具;討論AI如何整合到日常工作流(如從Westlaw轉向AI輔助)。

單元二:常見AI工具介紹與選擇指南
主題:AI工具概覽
學習目標:認識主流AI工具,並學會根據法律需求選擇合適工具。
內容詳述:
- 通用AI工具:介紹ChatGPT(OpenAI)、Google Bard/Gemini、Microsoft Copilot X Grok、Anthropic Claude的基本功能、免費/付費版本差異。解釋它們如何處理文字輸入(prompt)產生輸出。
- 法律專用AI工具:如LexisNexis AI(判例搜尋)、Harvey.ai(合約起草)、DoNotPay(消費者法律輔助)。比較優缺點:通用工具易上手,專用工具更精準但需訂閱。
- 工具選擇原則:根據工作類型選擇(e.g., 研究用Bard,起草用ChatGPT);考慮資料安全(e.g., GDPR合規工具);評估成本與易用性。
- 實務考量:討論法律事務所的AI採用趨勢(如美國律師協會ABA的AI倫理指南),並警告免費工具的資料洩露風險。

單元三:AI工具入門使用 – 基本操作與提示工程
主題:入門操作
學習目標:學會AI工具的基本使用技巧,特別是提示(prompt)撰寫。
內容詳述:
- 介面導覽:步驟式示範ChatGPT/Bard/Grok/Claude的使用:登入、輸入查詢、調整設定。
- 提示工程基礎:教導如何寫有效prompt(e.g., 明確、角色扮演:"你是一位台灣律師,分析此合約的風險")。常見錯誤:模糊prompt導致錯誤輸出;進階技巧:鏈式提示(chain of thought)。
- 法律情境應用:示範用AI總結判例、翻譯法律文件、生成會議記錄。
-處理AI輸出錯誤(如事實錯誤),教導驗證方法(cross-check with reliable sources)。

單元四:AI在法律研究與文件處理的應用
主題:實務應用I
學習目標:將AI應用到核心法律工作,如研究與審核。
內容詳述:
- 法律研究:用AI工具搜尋判例(e.g., "總結台灣最高法院關於侵權責任的最新判例");比較傳統Westlaw與AI的差異(AI更快但需驗證準確性)。
- 文件處理:AI輔助合約審核(偵測條款不一致)、文件分類(e.g., 用NLP標記敏感資訊)。介紹工具如ContractPodAi。
- 案例研究:分析真實案例,如律師用AI加速e-discovery(電子證據發現),節省數週時間。
- 整合工作流:如何將AI輸出匯入Word或Excel;討論API整合(但僅入門級,不深究程式)。

單元五:AI在起草、預測與客戶互動的應用
主題:實務應用II
學習目標:探索AI在創意與預測任務的運用。
內容詳述:
- 文件起草:用AI生成信件、合約草稿或法律意見書(e.g., prompt:"起草一份NDA合約,包含台灣法規")。強調後續人工審核。
- 預測分析:介紹AI預測訴訟結果(e.g., Lex Machina工具);討論數據偏見風險。
- 客戶互動:AI聊天機器人用於初步諮詢(e.g., DoNotPay的法律Q&A);實務情境:用AI準備客戶會議大綱。
- 進階提示:教導多輪對話(conversation mode),如逐步精煉AI輸出。

單元六:AI倫理、風險管理與未來趨勢
主題:倫理與進階
學習目標:意識AI在法律中的倫理議題,並展望未來
內容詳述:
- 倫理考量:AI偏見(e.g., 訓練數據歧視)、機密性(e.g., 避免輸入客戶資料)、責任歸屬(誰對AI錯誤負責?)。
- 風險管理:最佳實務,如使用加密工具、定期審核AI輸出;法律規範(e.g., EU AI Act對高風險AI的規定)。
- 未來趨勢:AI在元宇宙法律、智慧財產權(如AI生成內容的著作權);持續學習建議(如加入AI法律社群)。
- 課程總結:回顧系列重點,討論個人AI採用計劃。

附加規劃考量

• 互動性:
  實體課程每堂課分配部分時間給實作,鼓勵學員分享法律實務經驗,調整課程(如若學員多為企業法務,加強合約主題)。

• 包容性:
  考慮不同法律體系(e.g., 台灣、大陸、英美法),提供多國案例。對於非科技背景學員,使用簡單語言,避免艱澀難懂技術語言。

• 評估與跟進:
  課程結束後,提供線上社群讓學員分享使用心得;建議追蹤課程半年後的應用反饋。

• 潛在擴展:
  若系列延續,可加進階課程,如:AI Agent(N8N、Harvey AI)開發、AI程式化(用Python簡單腳本)或專業工具深探(如RAG技術在法律搜尋)。

  這個規劃強調從理論到實務的漸進式學習,讓法律工作者不僅了解AI,還能立即應用到工作中,提升生產力同時管理風險。以上課程大綱,內容、與上述AI 應用工具可能因台灣法律實務需求與使用許可費用而有所變動,關於各堂課程細部的大綱或特定工具示範,以正式課程公布時詳述。

  更多課程詳細內容,請參與 AI Lawyer 培訓計畫
  即時掌握更多 AI 工具與技術服務,請加入 AI Lawyer Club

更多的 A I 應用領域

課程附加價值

除了培養律師 AI 專業技能、利用 AI 跨領域整合能力、提升辦案與客服品質、…外,經過我們培訓的律師,還有以下附加價值:

會在合作友好的社群內背書推薦培訓過的律師,提高受訓律師接案客源。

在合作的媒體上,專文推薦說明 AI 律師的專業服務優勢,提高 AI 律師在法律服務市場上獲得肯定、提升法律服務加值。

課程計畫主持人:王煌玄

學歷

現職

技術資歷

授課資歷

課程費用

  陸續開課中,歡迎律所或公會包班,歡迎聯繫洽詢。
留言與聯繫
 
Powered by ARForms

發佈留言